喜歡分享自助旅行、各地美食、住宿經驗和小小的攝影心得~ ★本部落格文字與照片均為原創,若需轉載請來信告知

2017年5月16日 星期二

我的非專業鏡頭試用 - Wollensak Cine Raptar 25mm f/2.5 極端小巧廣角電影鏡



Wollensak 25mm (1") f/2.5 大概是我碰過最小巧的鏡頭~

本來是用在Cine-Kodak K-100 16mm的攝像機上的鏡頭。





這一顆產自1950年代的電影鏡頭小巧得連對焦環都沒有~

鏡身的可活動部分只有光圈環。

筆者使用的時候都只能從接環旋一點點出來對焦~
[後來才知道, 原本它也有帶有對焦環的版本, 體積也沒比這一顆大多少~ 但價錢卻差很大喔~]



鏡組採用了四片兩群的設計,

前玉帶有紫色和粉藍色的鍍膜~



這小傢伙的光圈設計卻異常複雜~

它的光圈葉一共有14片,

分為兩組(每組七片)來控制光圈的活動~



用在小鴨的OM-EM1上更顯得小巧~

看起來很是有趣~

而由於像場所限, 這顆鏡頭只能用在M43或感光元更小的相機上~



[以下的試拍照都是用小鴨的OM-EM1所拍,

所有相片除了打了水印和壓縮之外,均無作任何後期加工。]





對顏色的演繹上一貫Wollensak的作風,

色相的飽和度非常高,

出片的顏色非常濃豔~





硬是要比較的話,

個人覺得它的飽和度比A. Schacht 的出品更高,

拍起來更濃豔, 但會少了一點油潤感~



反差則在中等水平~





這一顆鏡似乎對色溫相當的敏感,

不同的色調能在同一張照片上形成十分強烈的對比~



對金屬的反應也很不錯~

金屬感拍出來十分真實~



中距離拍攝的話, 相片中央部份的解釋度十分高~

但由於像場不足的關係, 中央以外部份的影像質素下降十分明顥~
(但不太感覺到有旋喔~)

當然, 如果你的相機用的是比M43更小的的感光元的話,

大可以無視這個問題~





但如果能善用像場不足的特性的話,

也可以拍出一些有點像是拉爆的效果~

可以更加有效地突出拍攝主體~



用作近攝的話, 這個問題則輕微了很多~



用來拍遠景的話,

像場不足的問題更加明顯,

就算是在光圈全開的情況下拍攝, 也會有黑角的情況出現~





近拍時卻能拍出令人津津樂道的散景~

二線影像相當輕微~

帶點散慢風格的散景和色彩濃豔的主體形成十分強烈的對比感~





這小傢伙對空間感的表現非常優秀~





層次也相當分明~

但會有點吃光卻是不能避免的事。



鏡頭名稱 Wollensak Cine Raptar 25mm f/2.5
製造年期 1950s
焦距 25mm (用在M43上, 等效為50mm)
光黜範圍 f/2.5 - f/22
光圈葉數 14
光學結構 4片2群



其他試鏡舊文:
我的非專業鏡頭試用 - A. Schacht 50mm f/2.8 Travenar 發色濃郁的天塞鏡頭

我的非專業鏡頭試用 - Schneider Tele Arton 90mm f4 [DKL] 小巧靈瓏的人像鏡

我的非專業試鏡文 - Porst Weitwinkel AUTO F 35mm 2.8 便宜大碗的冷門小廣角

我的非專業試鏡文 - 泛用性破錶 Carl Zeiss Jena Sonnar 135mm f/3.5 班馬版

我的非專業試鏡文 - Schneider 28mm f/4 Curtagon DKL的最廣角

我的非專業試鏡文 – SEMFLEX with Som Berthiot 75mm f/3.5 來自法國的TLR

我的非專業試鏡文 – Zeiss Ikon Nettar Anastigmat 75mm f/4.5 中幅鏡初嘗試

我的非專業試鏡文 – Schneider 50mm f/1.9 Xenon (DKL) DKL中的最大瞳

我的非專業試鏡文 – Wollensak Cine Raptar 75mm f/4 淺嘗入門級電影味

我的非專業鏡頭試用 - Industar-61 55mm f/2.8 超便宜但卻有驚喜的標頭

我的非專業鏡頭試用– Schneider Tele-Xenar 75mm f3.8 真水未必無香的電影鏡頭

我的非專業試鏡文 - Auto Mamiya Sekor 55mm f/1.4 發色清麗的大光圈標頭

我的非專業鏡頭試用報告 - Industar-22 50mm f/3.5 玩味十足的伸縮標頭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